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当前页:首页>>课题活动>> 磁控胶囊胃镜在胃病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CHPF

    我国是胃病大国,无论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者是胃癌的发病率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对胃疾病的筛查率却较低,从而使得多数胃疾病患者,尤其是胃早癌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加重了我国卫生医疗系统的压力和经济负担。而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却拥有较为完整的胃癌筛查计划,早癌检出率高,为患者争取了最佳诊疗时间。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钡餐、血清学检测、电子胃镜及胶囊内镜。近年来磁控胶囊内镜因其高准确率、无痛且接受度高的优势,或将成为无症状人群胃病筛查的新方法。本文就磁控胶囊胃镜在胃病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一、我国胃疾病发病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40%~60%,粗略估计,我国有超过3亿人口存在胃部疾病,远超世界水平。同时,我国又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新发癌症429.2万例,其中新发胃癌67.9万例,死亡49.8万例,发病率为30/10万,已成为继肺癌(或支气管癌)之后,威胁国人生命的第2位癌症。胃癌也是世界第4大癌症,致死率居于世界第2位。因此,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日本学者在2008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早期胃癌(Ⅰ期)可在内镜下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远远高于进展期胃癌。目前我国的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最根本的方法。

    二、日本和韩国胃癌筛查策略

    日本从1960年开始对>40岁的无症状人群,由政府部分出资进行钡餐筛查胃癌,至2002年,日本共有430万无症状人群进行此项检查,参与率虽然低于20%,但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发现的早癌患者占到胃癌总患者数的70%~80%。2015年开始,日本政府推行内镜筛查计划。韩国从2002年开始对>40岁的无症状人群推行钡餐或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至2005年,共有115万人参加该项目,参与率低于6%,总体的胃癌检出率约0.12%。

    三、我国目前主要的胃癌筛查方法

    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上消化道造影、血清学、电子胃镜及胶囊胃镜。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并未大规模地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目前多进行门诊中有症状患者的胃镜筛查。虽然电子胃镜凭借能够直接取得病理活检而成为检测胃癌的金标准,但电子胃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为侵入性检查,即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也尚未采用内镜进行大规模的胃癌筛查。由于日本医疗保险仅报销政府安排的常规体检,因此在个人体检中,接受内镜检查的人数相当少。

我国也在2014年制定了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疗共识,建议将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合并其他胃癌高危因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型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一级亲属、重度饮酒、高盐饮食等)的人群进行筛查。筛查方法有: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上消化道钡餐和内镜检查。胃蛋白酶原浓度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有提示作用,在我国,通常根据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的检查策略。促胃泌素17可以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高胃酸及胃窦部萎缩患者的空腹血清促胃液素17较低。虽然上消化道造影也可作为胃癌的筛查方式,但由于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检查已基本取代X线钡餐检查,成为最常用的胃癌检查手段。对于有胃癌报警症状,例如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建议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

    四、磁控胶囊内镜的发展

    胶囊内镜是21世纪消化内镜里程碑式的革新,它的出现,使一直困扰医学界的小肠不再是检查的“盲区”。胶囊内镜现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法。然而,第1代胶囊内镜主要依靠重力和胃肠蠕动被动行进,临床医师不能进行有效的主动控制,因此对体积较大的胃腔不能进行全面准确的拍摄和诊断。开发第2代主动遥控式胶囊内镜,一直是众多临床医师和工程师的梦想,而目前最为成功和有效的遥控方式,则为外部磁场控制式胶囊内镜系统。

    一般的磁控胶囊内镜系统主要由磁控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导航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和数据记录系统四部分组成。相对于传统的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可以通过外部磁场控制,在胃中进行平移、旋转和倾斜。同时受检者可以通过不同的体位,使胶囊内镜的视野更加广阔,大大减少胃部盲区,提高胃各部位的受检率。当前主要的磁控胶囊系统有手柄式磁控胶囊内镜、MRI式磁控胶囊内镜以及机器臂式磁控胶囊内镜。

    五、磁控胶囊内镜的应用

    1. 食管检查:磁控胶囊内镜由最初应用于小肠,发展到现在可以进行全消化道的检查。对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可以选用食管胶囊内镜(esophageal capsule endoscopy,ECE)。研究表明,若以传统的EGD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ECE(PillCam ESO,4帧/s)检出食管疾病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95%、97%和94%。但ECE通过食管速度较快,采集图像少。因此,手柄式磁控胶囊内镜便可以通过延长胶囊内镜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从而获取更多图像。Keller等通过对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的RCT研究发现,与PillCam ESO相比,磁控操作胶囊(magnetic maneuverable capsule,MMC)能够显著延长胶囊通过食管时间(P<0.01)。10例志愿者首先吞服产气果冻粉以扩张胃腔,MMC可以被磁控板有效控制并灵活运动,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为(39±24)min,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2~77 min)。MMC在7例受试者中可观察>75%的胃黏膜,其他3例可观察>50%的胃黏膜。但MMC也有不足,它仅能完成绕食道纵轴旋转和倾斜的主动运动,无法完成在食管内自由上行或者下行,对齿状线的观察率仅为33%。磁力不足是导致MMC食管内运动能力不佳的主要原因。

    2. 胃部检查:2010年,Rey等首次报道了第一个运用于胃部检查的磁控胶囊内镜,它的问世,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胶囊内镜在胃部疾病诊断上的不足。该研究平均检查时间为30 min,通过应用低磁力,借用患者胃内的水-气交界面来操作磁控导航胶囊内镜(magnetically guided capsule endoscopy,MGCE)。MGCE检查对幽门、胃窦、胃体、胃底和贲门5个部位的整体检出率分别为96%、98%、96%、73%和75%。2011年法国2家医学中心入选189例有腹部症状的患者(平均年龄53岁,其中男性105例,女性84例),分别接受MGCE和EGD检查。21例患者使用MGCE发现23处主要病灶,诊断准确性为90.5%,特异性为94.1%,敏感性为61.9%,在剩余的168例患者中,94%有微小病灶,胶囊内镜的诊断正确性为88.1%。而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让患者自主选择检查方式,所有患者均优先选择胶囊内镜。2012年,Rey等再次对61例患者分别接受MGCE和EGD检查,发现两者的诊断能力相似。该项初步研究表明,MGCE可作为胃癌筛查方法,并开创新的领域。

    为了深入研究磁控胶囊内镜在胃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2012年Liao等对3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NaviCam磁控胶囊内镜的研究,胶囊内镜在胃内的检查时间为(3.8±10.0)min,88.2%(30例)的志愿者胃内清洁度良好,且对胃部各个解剖部位的检查情况达到82.4%~100%。研究表明,NaviCam磁控胶囊内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一致性为91.2%(Kappa=0.765)。

    随后,Liao等对全国7个中心的350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平均年龄46.6岁)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先接受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之后2 h进行常规普通胃镜检查。110例(31.4%)伴有局灶性病变和(或)萎缩性胃炎并行胃镜活检。结果显示,与传统电子胃镜相比,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诊断胃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4.7%,总准确度达93.4%。而且,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发现了1例进展期胃癌、2例淋巴瘤和1例早期胃癌(图1),甚至还发现了数例第1次传统电子胃镜未能诊断的微小病变,且部分病变还被第2次非盲法的电子胃镜检查所诊断。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的总体胃黏膜清晰度和各解剖结构均达到理想效果(图2、3),与传统电子胃镜相比,超过95%的患者更倾向于磁控胶囊内镜检查。

    六、磁控胶囊内镜的适用人群

    随着MGCE应用于体检人群,MGCE不再局限于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但国内外尚未有MGCE应用于大规模体检人群的报道。基于我国国情,对于体检人群,符合以下条件者更适合行MGCE:胃癌高发地区(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拒绝行EGD者;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体检人群;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体检者可以选择舒适度较高的MGCE替代EGD;对于不能够耐受EGD的人群,更适合选择MGCE检查。

    禁忌人群:已知或怀疑小肠梗阻、狭窄或瘘管不能接受外科手术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者其他电子学仪器设备者;吞咽障碍者;对于高分子材料过敏者;孕妇。

    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但胃癌筛查与日本、韩国相比差距巨大,胃癌死亡率位居癌症死因第2位,形式非常严峻。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日本、韩国的筛查模式,开展大规模的胃癌筛查。这项工作的重任应落在广大消化内镜医师和健康体检机构身上,健康体检中心和相关医务人员,应广泛宣传定期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近迅速发展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减少胶囊内镜在胃部检查的盲区,明显提高胃内病变的检出率,有望为我国胃癌的筛查提供一种无痛苦、无交叉感染、接受度高的新方法。但MGCE也有不足:该系统虽然可以减少胃部检查的盲区,但仍无法完全消除盲区,这必然会遗漏病变。检查费用较贵。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检查时间较EGD长,不能自由活动;无法行病理组织活检或切除病灶,无法精准测量病变大小。现阶段MGCE也无法携带药物,对胃内病变进行治疗。MGCE仍有潜在的副作用如胶囊误吸、胶囊滞留甚至胶囊破裂等。但随着未来MGCE的发展,将全力克服不足,应用于更加广泛的人群,提高我国胃癌早诊率,降低胃癌病死率,造福我国广大胃癌和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