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当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热点。《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全球第一,因此我国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的专业性指导已迫在眉睫。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和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文件精神,落实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大卫生、大健康”为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康复和膳食指导等方面,给出指导性建议的要求,并持续推动肿瘤全程可防可治管理观念。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24年12月-2025年12月开展全国“肿瘤全程管理项目II期——化疗相关性贫血管理”项目。本项目拟通过开展各种类型教育活动,搭建和推广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和理念,围绕肿瘤全程管理核心学术内容,提高全国肿瘤全程管理的诊疗能力,最终实现患者获益。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5年3月26日
各相关单位: 根据《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建设标准(试行稿)》《县域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共创共建单位建设标准(试行稿)》,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组织的第四批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第三批县域医院健康管理机构共创共建活动已完成自主申报、资格审查、线上答辩和现场考察环节,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审议,现将推选结果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2月11日至2月17日。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加盖单位公章)反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事业部(联系人:楚老师,联系电话:13301276066)。 附件1.第四批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28家) 附件2.第三批县域医院健康管理机构共创共建单位(10家)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5年2月11日 附件1 第四批“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名单 第四批“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共28家,(按国家行政区域划分排序)名单如下: 序号 地区 单位 1 河北 邯郸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 山西 晋城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3 辽宁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4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健康管理中心 5 浙江 金华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6 安徽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7 山东 聊城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8 山东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9 河南 信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 10 湖北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1 湖北 随州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2 云南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3 云南 保山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与体检中心 14 湖南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5 湖南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6 江苏 南京明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7 江苏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8 江苏 南京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9 江苏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0 江苏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1 广东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2 广东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3 广西 柳州市工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4 广西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 25 湖北 十堰市太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6 陕西 西安大兴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7 重庆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8 贵州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附件2 第三批“县域医院健康管理机构共创共建单位”名单 第三批“县域医院健康管理机构共创共建单位”共10家,(按国家行政区域划分排序)名单如下: 序号 地区 单位 1 云南 云南省老干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 吉林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3 安徽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4 山东 龙口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5 湖北 石首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 6 湖北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7 湖南 隆回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8 湖南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9 贵州 榕江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0 陕西 靖边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附:第四批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第三批县域医院健康管理机构共创共建单位推选结果公示PDF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管理刻不容缓。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血脂管理领域的临床与科研进步,助力心内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血脂与相关疾病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IIT)医路安心血脂管理科研活动,征集相关科研课题,鼓励相关学科积极开展血脂治疗相关的研究。 一、活动内容 ·心血管疾病:ACS、稳定型冠心病、PCI术后、CABG术后患者的血脂管理,斑块逆转,事件预防等相关研究(优先) ·冠心病合并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管理,斑块逆转,事件预防等相关研究 ·其他:ASCVD一级预防,如ASCVD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脂管理,斑块逆转,事件预防等相关研究 二、活动要求 1.研究方案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实现性。 2.项目申报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立题依据,技术路线,试验流程,资金预算,研究基础与可行性介绍。 3.申请课题应为临床研究或基础+临床研究,优先资助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如果项目申请涉及科研伦理的相关问题,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4.项目预算符合研究的实际需求,劳务费用与差旅费应控制在合理水平,不得用于购置固定设备。 5.已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本基金项目。(如申请人申请的相关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渠道或项目资助的,需在申请书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本基金申请项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方可申请本基金项目。) 6.申请人资质: a)项目申报人需具有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 b)项目申报人近三年来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国内核心期刊或SCI论文 c)提交项目申请书时须附有关职称的证明材料扫描件和已刊登的PDF版论文 三、活动评审 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本着独立、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进行盲评审分(第一轮评审)和现场答辩评分(第二轮筛选),经以上两个环节择优选择资助研究项目。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负责组建该公益活动独立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袁祖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专家评审委员会将由心血管代谢领域内十余位知名学术权威专家组建而成。申请人自主申请,平等竞争。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根据研究设计质量、可实现性、预算需求及研究执行期等情况,择优资助研究项目,并经会议形式确定受资助项目名单及资助金额,签字确认如上评选结果。 四、活动资助 拟支持12项优秀课题,根据研究设计质量、可实现性、预算需求及研究执行期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其中,创新课题资助额度20万,要求执行期不超过2年;重点课题,资助额度50万,优先考虑多中心临床研究,要求执行期不超过3年。主办方及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受资助项目的遴选和资助额度具有最终解释权。 五、活动流程 1.有意申请的研究者按提供的申请书模板认真填写。 2.填写完整的申请书电子版(Word和PDF格式各一份)发送至项目专用邮箱:YLAXXZGL@126.com,邮件主题命名为“课题名称+申请人姓名+手机号码”。 3.课题申请书提交截止日期为2025年2月15日24时。 4.2025年3月-2025年4月,专家评审委员会经网上盲审(第一轮筛选)和申请人现场答辩(第二轮筛选)确定获资助课题名单及资助额度。 5.评审结果将及时公布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官网。 6.2025年5月起,主办方陆续与各中标单位签署科研合同并支付首付款,随后各研究单位启动研究项目。 六、其它 1.经评审获得资助的课题申请人需在取得研究依托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签署合同。并将有依托单位签字盖章的终版申请书作为附件(一份)提交至基金会存档。在研究合同约定的中期报告时间节点,应提交课题中期报告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课题结束时应提交结题报告、科研经费决算详表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 2.该公益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课题中期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题方可获得下一阶段的资金支持。逾期未提交课题中期报告,视为放弃下一阶段资金支持。未能按计划完成科研方案任务的未使用经费应退回基金会。 3.依据有关规定,课题资助费用将由基金会汇给申请人所在单位,单位财务部门必须开具国家税务部门核准的正式发票,不可用内部行政收据等代替。申请前,请向所在单位确认能够出具正式发票。 4.研究成果发表发布时请注明 “本研究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支持” 申请人应确保提供的电子邮箱和手机号码准确有效,以便及时了解专家评审意见和评审最终结果。 附件:血脂与相关疾病研究公益项目医路安心血脂管理科研申报书
脊柱畸形是一种严重的脊柱疾病。近年来,中国儿童脊柱侧弯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儿童常会有“高低肩”、“含胸”、“多动症”等表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预计超过500万,并且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脊柱侧弯不仅影响体态,带来疼痛、影响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使患者因身体畸形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造成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求学、就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有专家指出:脊柱问题已成为继近视眼、心理健康之后的青少年儿童第三大“成长杀手”。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19年发起了“健康促进中国行-“挺拔人生”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公益援助项目。该项目是在我国现有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对符合项目救助条件的、需要手术干预的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给予手术资金资助。项目的救助对象为在市级以上医院(含县级)确诊为严重脊柱畸形的青年和少年,且必须手术治疗的低收入患者;项目旨在帮助低收入脊柱畸形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并使这些患者重新建立自信,重塑“挺拔人生”。 专家委员会遵循项目实施医院遴选标准进行严格评估(项目实施医院遴选标准见附件),审议决定以下2家医疗机构符合健康促进中国行-“挺拔人生”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公益援助项目规定,特申请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1月23日-2025年1月29日。 项目实施医院名单: 序号 医院名称 地址 电话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 0531-82169114 2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大道69号 0734-8279467 附件1: 项目实施医院遴选标准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5年1月3日 附件1 健康促进中国行-“挺拔人生”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公益援助项目实施医院遴选标准 一、医院资质与实力 1.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2.医院骨科或脊柱外科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设立,并具备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能够独立开展脊柱外科手术。 3.医院严格遵照《国家临床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诊疗活动,掌握先进的脊柱畸形矫正手术技术,具备解决复杂脊柱畸形问题的能力。 二、专家团队与诊疗水平 1.医院具备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脊柱外科专家团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人员。 2.医院在脊柱畸形领域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社会声誉与患者满意度 1.医疗机构在当地口碑好,患者认可度高。 2.医院高度重视公益活动开展,公益形象良好;对本公益项目高度认可并自愿与基金会合作。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承载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应对新冠疫情,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财政部用于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总计约62.74亿元,支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妇幼保健机构、县域医疗卫生机构、高海拔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以及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按照上级要求,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拟启动开展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公益活动,计划在5年内,整合多方力量,积极募捐资金,围绕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以及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临床专科和管理能力建设等开展公益活动。目的是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医疗服务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改善就诊环境,满足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更好的搭建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提升脉管异常类疾病的科研水平,促进脉管异常类疾病领域临床问题的发掘,更好地造福患者,现公开招募医生进行脉管异常类疾病临床科研项目申报。本项目(立项编号:G202409)设立课题基金1项,研究经费15万元。项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专项基金支持,现予以公示项目申报事项。 一、申报要求 1、项目时间 项目执行期自2025年1月至2027年12月。 2、项目研究时限 接受资助的研究原则上在获得款项后的两年内完成,最长不超过两年半。 3、申请说明 有科研需求的主治及以上医师均具备项目申请资格。款项接受者必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该科学研究。必须保证申请的项目所开展的试验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并对试验负全部法律责任。 二、申请流程 1、申报材料 申请人须认真填写《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临床科研基金项目申请表》(以下简称“项目申请表”) 。申请材料中需要申请人提供以下信息: 1)申请人个人简历 2)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需要包括(但不限于)的要素如下: ·研究类型 ·立题依据 ·研究内容 ·研究设计 a)研究人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如适用) b)研究步骤 c)研究结果评估,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 ·统计学方法(包括样本量的详细计算) ·预期结果 3)项目组其它成员信息 4)预算 2、申报时间 项目申请时间为2025年1月16日-1月31日。 3、申报研究方向 经专家委员会研究,申请研究方向主要为脉管异常类疾病的临床研究。 4、申报方法 项目申请人需在申报截止日2025年1月31日之前将项目申请表发送到13811130808@126.com,邮件注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脉管异常类疾病科研基金”。 三、项目评审 1、评审和资助流程 所有申请将由独立的评审委员会进行科学评审,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支持。以下为评审流程表: 序号 项目进度 时间 1 基金会发布项目申请公告(将于项目启动后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布) 2025年1月 2 申请者邮件提交项目申请材料(材料审核) 2024年1-3月 3 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会 2025年4月 4 终审结果基金会官网公示 2025年5月 5 主办方与中选者所在单位签署协议(不能是第三方委托机构) 2025年6-7月 6 项目申请者获得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 2025年8月 7 主办方将首笔科研经费的50%支付给申请者单位账户 2025年9月 8 2026年5月研究者提交中期报告,主办方将第二笔科研经费30%支付给申请者单位账户 2026年8月 9 2027年11月研究者提交结题报告 2027年11月 10 专家审核合格,主办方支付第三笔科研经费20% 2027年11月 11 研究结束 2027年12月 2、评审委员会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设立评审专家委员会,经认真遴选及征集专家意见,邀请脉管异常类疾病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脉管异常类疾病领域专家评审委员会。 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避免利益冲突,如果评审专家有意申请基金,需向评审委员会提出回避,暂时退出评审流程。 3、评审内容 首先评估申请人是否具备申请资格,申请项目的研究方向是否与研究方向一致,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文件是否完整。材料不完整的申请将不能参加下一步的评审。 评审委员会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研究方案进行评审: ·研究的科学意义(具有较强科学价值,前景广阔) ·研究立题的创新性 ·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突出,所选择的关键问题准确) ·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总体研究方案设计合理,可行性较强) ·项目组人员研究能力(研究团队的科研能力、研究基础、人员组成及实验条件等) 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长也会作为评审考虑的因素之一 ③评审结果公布 所有申请人将会收到其项目审批结果的邮件,最终获得基金支持的项目将通过邮件及电话形式确认。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所有。 4、评审标准 标题 分值 评分内容 立项依据(30分) 课题研究的意义(8分) 优先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应用前景 科学性(10分) 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切入点 研究设想:研究目标及主要设计思路 学术思想及创新性(8分) 理论创新:新学说或理论 方法创新:新方法 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或完善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4分) 广度和深度:近3-5年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支持:近5年国外文献数量:20-30 研究方案(40分)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8分) 范围合适:2-3个内容 重点突出:1个研究重点 关键问题选择准确:1-2个关键问题 技术路线(12分) 设计合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方法可行:成熟可靠,可重复性强,易于掌握 研究方法及手段(12分) 方法先进 技术成熟可靠 有创新 研究的预期目标(8分) 目标明确且可以达到,留有余地 发表的研究论文或申请的技术专利 研究基础(30分) 与本项目有关的工作积累(12分) 主要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及经验 与本研究相关的前期研究 已发表的研究论文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10分) 实验室条件 技术条件 项目组成员(8分) 研究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晰。 四、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脉管异常类疾病临床科研项目联系人。 联系人:高向阳 电话: 13811130808 邮箱:13811130808@126.com 点击下载项目申请表(链接):脉管异常类疾病临床科研项目申请表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5年01月16日
脊柱畸形是一种严重的脊柱疾病。近年来,中国儿童脊柱侧弯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儿童常会有“高低肩”、“含胸”、“多动症”等表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预计超过500万,并且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脊柱侧弯不仅影响体态,带来疼痛、影响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使患者因身体畸形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造成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求学、就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有专家指出:脊柱问题已成为继近视眼、心理健康之后的青少年儿童第三大“成长杀手”。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19年发起了“健康促进中国行-“挺拔人生”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公益援助项目。该项目是在我国现有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对符合项目救助条件的、需要手术干预的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给予手术资金资助。项目的救助对象为在市级以上医院(含县级)确诊为严重脊柱畸形的青年和少年,且必须手术治疗的低收入患者;项目旨在帮助低收入脊柱畸形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并使这些患者重新建立自信,重塑“挺拔人生”。 专家委员会遵循项目实施医院遴选标准进行严格评估(项目实施医院遴选标准见附件),审议决定以下4家医疗机构符合健康促进中国行-“挺拔人生”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公益援助项目规定,特申请公示,公示时间为2024年10月28日-2024年11月3日。 项目实施医院名单: 序号 医院名称 地址 电话 1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 毕节市七星关区广惠路112号 0857-8294072 2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桂林市秀峰区乐群路15号 0773-2823244 3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官路得胜路段28号 0757-85666120 4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57号 0759-2369336 附件1: 健康促进中国行-“挺拔人生”脊柱畸形低收入患者公益援助项目实施医院遴选标准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10月16日
为加强儿科医师在神经内科与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疗能力,提升西部地区儿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水平,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拟于2024年10月发起“牵手行动-儿童神经内科与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诊疗能力提升公益培训项目”。项目计划募集资金150万元,以儿科疾病谱中复杂多样、高发危急重症、诊疗难度高的神经和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为重点,通过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临床医生掌握儿科神经内科和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核心病种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造福广大的西部地区儿童。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10月15日
为激励我国眼底疾病领域中青年医师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提高临床科研能力,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24年6月发起“新净界-眼底疾病中青年医生科研资助项目”。根据“新净界-眼底疾病中青年医生科研资助项目”评审标准,经过项目评审专家组的函审和终审,研究决定资助以下10家单位,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序号 申请人 课题名称 课题单位 1 闫明 核酸四面体携带DJ-1saRNA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2 黄梓敬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自噬性死亡在急性视网膜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3 肖骏 EFEMP1在视网膜色素上皮沉积物形成中的作用及调控 吉林大学 4 曲进锋 血管生成素2通过刺激RPE上皮间质转化促进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下纤维化的相关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5 于伟泓 纳米递药提升抗VEGF药物渗透性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6 蒋博 多功能分子探针靶向抑制DR中STAT1-SLC31A1调节轴介导铜死亡的机制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 7 吴继红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VEGF治疗的耐药机制探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8 罗静 PRRX1转录调控周细胞分泌IGFBP7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9 邵彦 Tie2阳性巨噬细胞(TEM)在DR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0 赖坤贝 靶向调控M2巨噬细胞A20抑制CNV病灶纤维化机制及应用策略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9月3日
一、项目概述 为了指导儿童全麻术前镇静药物的规范使用,推进舒适化理念的发展,助力临床麻醉医生科研和创新能力,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24年8月20日启动“小儿麻醉临床科研基金项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小儿麻醉开展相关科研学术活动,目的是搭建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临床麻醉科研水平,促进临床麻醉学科发展。 二、项目基金 项目计划支持5个科研课题,基金总规模26.4万元。 三、申报时间 2024年8月20日至2024年8月31日 四、申报条件 (一)年龄范围:65周岁及以下的研究者; (二)依托单位资质:具备临床研究资质公立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独立科研机构或实验室等科研院所; (三)申请者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该科学研究; (四)须按制式申报书要求填写; (五)课题依托单位需开具内容为“科研经费”的国家正规增值税发票或捐赠发票,资助款分期支付,先票后款。 五、研究方向及时限 (一) 研究方向 围绕小儿术前麻醉镇静新理论,基于新技术、理论,检测新方法等探索小儿围术期评估等相关临床研究,指导儿童全麻术前镇静及推进舒适化理念的发展。 (二) 研究时限 接受资助的研究原则上在获得款项后的二年内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研究课题,需在原课题计划结束前2个月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延期申请,以待基金会审批。 六、申请方式 基金会官网下载《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 或将申请书发送到71247750@qq.com标题注明“小儿麻醉” 项目。 七、课题评审 “小儿麻醉”项目办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邀请3位领域权威专家组建专家评审组对所有申请课题进行学术评审,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支持。 八、项目流程 2024年8月20日-8月31日 课题方案申报 2024年9月1日-9月15日 专家线上函审,优选出课题 2024年9月15日-9月30日 基金会官网公示评审结果 2024年10月-2026年12月 伦理审批、签署协议 九、评审结果 所有课题申请人将在终审会后收到评审结果通知邮件,获得资助的课题还将通过邮件及电话形式通知并在基金会官网进行公示。 十、相关咨询 联系人: 张老师 马老师 联系电话: 13811342870 13911272980 电子邮箱: 71247750@qq.com 附件1: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8月
为了鼓励医生开展科研探索,培养国内从事肿瘤诊疗和研究的医疗工作者,同时传递国内外本领域最新研究方向,促进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转化研究和基础研究,完善和构建血液肿瘤疾病在我国诊疗规范和防治体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24年3月-2027年3月开展为期三年的“白血病科研公益项目”。研究者可申请递交相关研究方案包括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生存研究、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生存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突变克隆演化等方向。 自项目启动以来,该公益项目得到了全国医院和专家的积极参与,截止2024年7月10日已收到全国各医院研究团队投递的2个符合申报要求的研究课题方案,经过评审专家团的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后,“白血病科研公益项目”资助的首批研究课题评审结果如下(按照申报人姓氏英文首字母排序): 1.《吉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成人复发难治FLT3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回顾性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史鹏程) 2.《MRD阳性AML:前瞻、单臂、平台型临床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魏辉) 白血病科研公益项目将通过支持和资助白血病领域的相关科研方向课题研究,旨在加强医药科研与学术投入,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挖掘本领域内治疗新技术、新进展,促进白血病诊疗与管理的发展,给更多白血病患者带来新生,提升其生命质量,为我国肿瘤防治工作贡献力量,好地惠及广大的患者。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7月31日
为促进淋巴瘤领域临床科研发展,助力医生及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创新能力。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24年6月发起“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根据“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评审标准,经过本项目评审专家组的评审,研究决定第一批资助以下3家单位,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序号 单位 主要研究者 1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赵 瑜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佟红艳 3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闻淑娟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8月6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和控制。非甾体类抗炎药由于良好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已成为了许多骨关节炎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药学专家深入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的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拟发起“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科研能力提升-医路扬名临床药学科研公益项目”,本项目将鼓励开展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类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并对优秀的青年药学人才给予支持,以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 该项目为公益性学术研究项目,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和利益,于2024年7月正式启动。具体事宜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向 包括但不限于非甾体类抗炎类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等研究 二、课题申报要求 1.为保证评审公正性,评委专家及所在单位同事不参与课题申报; 2.一家医院最多一名申报人投递项目申请书; 3.研究方案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实现性; 4.项目申报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学术依据、研究流程、资金预算与可行性介绍; 5.如项目涉及科研伦理的相关问题,申请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6.研究执行年限不超过2年; 7.项目预算符合研究的实际需求,劳务费用与差旅费应控制在合理水平,不得用于购置固定设备; 8.已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本项目。(如申请人申请的相关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渠道或项目资助的,需在申请书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本申请项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方可申请本项目。) 9.申请人资质: a)项目申报人需具有主管药师及以上职称; b)提交项目申请书时须附有关职称的证明材料扫描件; c)申报人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三、组织架构 项目组委会: 主任委员:常映明 委员:李祯、杨建军、贾琳、苏迪 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张毕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评审委员会将由临床药学领域内十余位知名学术专家组建而成。 四、评审原则与流程: 申请人自主申请,平等竞争。 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本着独立、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进行网上标书盲审或答辩评审。 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根据研究设计质量、可实现性、预算需求等情况,择优资助研究项目,确定受资助项目名单及资助金额。 五、研究资助计划、经费预算 本项目拟支持30项优秀课题,根据研究设计质量、可实现性、预算需求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 重点项目5项,每项资助额度10万;面上项目10项,每项资助额度5万;育苗项目15项,每项资助额度3万,所有项目均要求执行期不超过2年。 基金会及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受资助项目的遴选和资助额度具有最终解释权。 六、申报流程 1.有意申请本基金的研究者,登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网站(http://www.chpf.cn),下载“医路扬名临床药学科研公益项目申请书模板”,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填写完整的申请书电子版(Word和PDF格式各一份)发送至sd@chpf.cn,邮件主题命名为“课题名称+申请人姓名+手机号码”。 3.课题申请书提交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15日。如遇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截稿日顺延,届时会另行通知,敬请谅解。 4.2024年7-8月,专家评审委员会经网上盲审或答辩评审确定获资助课题名单及资助额度。 5.评审结果将及时公布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官网。 6.2024年8-12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陆续与各中标单位签署科研合同(如属于临床研究需同时提供伦理批件)并支付首付款,随后各研究单位启动研究项目。 七、重要提示 1.经评审获得资助的课题申请人在与基金会签署研究合同时,应将有依托单位签字盖章的终版申请书作为附件(一份)提交至基金会存档。在研究合同约定的中期报告时间节点,应向基金会及其组建的专家评审委员会提交课题中期报告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课题结束时应提交结题报告、科研经费决算详表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 2.基金会及其组建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课题中期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题方可获得下一阶段资金的滚动支持。逾期未提交课题中期报告,视为放弃申请下一阶段资金支持。 3.依据有关规定,课题资助费用将由基金会汇给申请人所在单位,申请人单位财务部门必须开具国家税务部门核准的正式发票,不可用内部行政收据等代替。申请前,请向所在单位确认能够出具正式发票。 4.研究成果发表发布时请注明 “本研究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科研能力提升-医路扬名临床药学科研公益项目》支持”。 5.申请人应确保提供的电子邮箱和手机号码准确有效,以便及时了解专家评审意见和评审最终结果。 附件:科研立项文件书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7月9日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2023年度审计报告
一、项目概述 为激发我国中青年眼底病医生的科研热情,推动眼底病研究的发展,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24年6月26日启动“新净界-眼底疾病中青年医生科研资助项目”。该项目旨在提升中青年眼底病医师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促进眼底病学科梯队建设,并通过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深入探索,进一步阐明眼底病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解决眼底病诊疗临床实际问题。 二、项目基金 项目计划支持10个科研课题,基金总规模185万元。 三、申报时间 2024年6月27日至2024年7月18日 四、申报条件 年龄范围:60周岁及以下的研究者; 依托单位资质:具备临床研究资质公立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独立科研机构或实验室等科研院所; 申请者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该科学研究; 须按制式申报书要求填写; 课题依托单位需开具内容为“科研经费”的国家正规增值税发票,资助款分期支付,先票后款。 五、研究方向及时限 (一) 研究方向 围绕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新理论,基于影像新技术,检测新方法等探索疾病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等相关临床前研究,基础研究,生物标志物研究。 (二) 研究时限 接受资助的研究原则上在获得款项后的一年内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研究课题,需在原课题计划结束前2个月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延期申请,以待基金会审批。 六、申请方式 课题申请人需登陆项目管理平台 网址:https://easymedicinesr.com/login.html (注册-课题申报-申请书下载-填写上传) 或将申请书发送到fundusdiseases@163.com标题注明“新净界” 项目 七、课题评审 “新净界”项目办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邀请20位眼底疾病领域权威专家组建专家评审组对所有申请课题进行学术评审,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支持。 八、项目流程 2024年6月27日-7月18日 课题方案申报 2024年8月1日-8月10日 专家线上函审,筛选出13个种子课题进入终审 2024年8月18日 线上终审会(具体时间待定),优选出10个课题 2024年8月25日-8月31日 基金会官网公示评审结果 2024年9月-2025年11月 伦理审批、签署协议、分三次完成支付(5:3:2) 九、评审结果 所有课题申请人将在终审会后收到评审结果通知邮件,(中标)获得资助的课题还将通过邮件及电话形式通知并在基金会官网进行公示。 十、相关咨询 联系人: 张老师 马老师 联系电话: 13811342870 13911272980 电子邮箱: fundusdiseases@163.com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6月
2023年度工作报告 点击下载: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根据民政部要求,年度工作报告由专用系统填报,并通过“慈善中国”网站展示。请通过上述链接查询,或登录“慈善中国”网站查询。
一、项目目的和意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亚型,约占NHL的30%-40%。尽管60%患者在一线免疫化疗治疗后达到治愈,然而,近40%DLBCL患者在接受一线方案治疗后出现耐药或早期复发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复发难治RR 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仅为数月。研究表明,生物学表型差异和遗传学上的高度异质性是DLBCL难治、复发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淋巴瘤治疗领域多种新型靶向药物及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不断涌现,包括CD-20、CD-19单抗,小分子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及CAR-T疗法等,为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如何找到优势人群,更精准有效的利用这些新型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因此,深入研究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免疫微环境,以及药物作用机制、联合机制、耐药机制、预测指标等的基础、生物标志物、临床前研究对于未来治疗及新药研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健康促进会设立“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以期助力淋巴瘤科研探索。 二、项目来源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 三、项目实施 (一)项目时间和地点 项目时间:2024年6月至2026年12月 项目地点:全国范围内相关医疗机构 (二)课题规划 按照申报课题实施难度、课题的科学意义及募集的资金,设立专项资助资金。 (三)申报原则 1.研究内容应从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出发,通过基础、转化课题的实施,探索未来治疗及新药研发策略。 2.必须依据本单位的人才结构、设备情况、技术条件、资金、信息、资料、数据等基本条件申报合适的研究课题。 3.应根据项目资助强度、研究周期要求,确定研究目标,切忌追求“大而全”。 (四)课题方向 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免疫微环境,以及药物作用机制、联合机制、耐药机制、预测指标等的基础、生物标志物、临床前研究。 (五)申报条件和要求 1.项目第一申请(课题负责)人必须是申请者所在医疗机构的在职人员,具有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申请单位应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基础。申请的项目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3.申请者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该科学研究,受资助的课题原则上在获得款项后一年内完成,一般允许延期一次,期限不超过半年,但需在原课题计划结束的2个月前提交申请。 4.凡符合要求、有意申请本项目者,需按照要求填写《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申请书》。(详见附件一) 5.鉴于项目的资助额度有限,同一个医疗机构申请不能超过两项。 6.为保证公平公正,避免利益冲突,参与课题评审的专家不得申请项目。 四、项目的评审、立项、管理和验收 1.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对所申报的全部项目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包括申请人资质、上报资料的真实性等,通过后提交专家函审。 2.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将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申请书进行科学评审,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支持。主要从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依据评审标准对研究方案进行函审,函审专家3-5人,以盲评的形式进行。专家评审组拟邀请权威专家组参与评审,包含且不限于药理学、临床药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等。 3.评审入选的最终结果将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官方网站公示。 4.基金会根据评审结果与中选研究者单位或研究者及执行方签订协议,协议签订后基金会中选研究者单位或执行方分批划拨研究经费,中选研究者单位或执行方需出具正式税务发票,资助款支付方式先票后款。 5.项目进行的中期阶段将要求提交电子版中期报告1份,经费使用情况1份,以便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 6.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向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提交研究者签章的电子版总结报告(PDF格式)和纸质版总结报告。 五、课题立项申请书的受理和提交 (一)受理时间 本项目课题立项申请书受理时间为2024年6月1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二)受理流程 方案提交申报后,基金会项目组将会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包括申请人资质、上报资料的真实性等,通过后提交专家函审,专家评审委员会将在一个月内完成项目方案函审,中选课题将在两周内进行结果公示,并通过正式电子邮件通知申请人。 (三)文件要求 所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包括纸版签章文本一式一份,PDF格式电子文本一式两份,PDF电子文本申请书与纸版签章文本申请书格式一致。第一份PDF格式电子文本申请书需提交至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项目组邮箱。为方便专家盲审,第二份PDF电子文本申请书需删除与申请人相关的所有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所属医院、联系方式、所属省份和发表文献中的申请者姓名等),若个人信息未完全删除,将申请资料视为不合格处理,不予上报。项目获批准后,项目申请人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提交。 (四)相关咨询及联系 项目申请受理地点: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316号万开中心A座521 邮编:100161 联系人:彭俊超 联系电话:18600546619 电子文件递交邮箱:zyjk128@163.com 附件: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申请书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5月25日
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当前,一方面,睡眠呼吸障碍、超重、活动少、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未能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急剧增加,导致严峻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攀升的现状,亟需探索如何结合当下的国情,探讨创新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疾病整体管理策略和适用方案,管控“疾病链”从防到治的节点,实现对心血管疾病持续有效的干预,从而降低政府医保支出、社会及家庭负担。 心血管风险的早期筛查、有效干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但当前的机会筛查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筛查的危险人群缺乏有效干预等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有望解决风险筛查、预警及干预的瓶颈问题。基于上述情况,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专项基金资助北京市昌平区明道健康研究院,旨在建立基于数字技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设计针对睡眠/夜间鼾症、活动不足、超重/肥胖、心律异常等风险筛查模型、危险分级评估及心血管预防指南推荐的干预方案, 包括饮食、运动、血压、血脂控制方案等;通过可穿戴设备人群筛查策略,实现社区高危人群风险早期筛查;发展基于移动医疗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实时预警,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流程化管理,实现智能、规范、临床使用友好的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管理路径。 该项目经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审议,委托北京市昌平区明道健康研究院完成。该项目主要学术负责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郭豫涛老师。 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秘书处研究,同意开展资助。项目管理组将严格按照《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益活动管理规定》、《公益活动实施流程操作指南》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活动,特此公示。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5月10日
各相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淋巴瘤治疗领域多种新型靶向药物及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不断涌现,包括CD-20、CD-19单抗,小分子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及CAR-T疗法等,为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如何找到优势人群,更精准有效的利用这些新型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因此,深入研究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免疫微环境,以及药物作用机制、联合机制、耐药机制、预测指标等的基础、生物标志物、临床前研究对于未来治疗及新药研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设立“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以期助力淋巴瘤科研探索。 一、项目名称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 二、项目时间 筹备阶段:2024年5月至6月 执行阶段:2024年6月至2026年12月 三、项目预算 1200万元 四、联系方式 彭俊超 18600546619 诚邀各爱心企业参与并支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淋巴瘤科研孵化基金项目,共同促进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4年5月24日
为提高泌尿外科领域临床科研能力,鼓励中青年医生开展膀胱肿瘤相关疾病的临床或基础研究,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24年启动了“膀胱癌铥激光整块切除和传统电切疗效比较研究项目”。项目按照计划于2024年3月19日进行了公示,共收到15份课题申报。2024年4月27日,经过本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的盲审、初审、终审,研究决定资助以下10家单位,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序号 单位 主要研究者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刘征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韩邦旻 3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彭庆 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祖雄兵 5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 刘坤 6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林天歆 7 武汉市中心医院 郭永连 8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雪锋 9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程帆 10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严泽军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 2024年5月7日